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作为一名文科生,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该如何选择?

2024-07-24 01:47:55 | 首招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综合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11010002隶属于:教育部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师范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11010027隶属于:教育部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作为一名文科生,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该如何选择?相关的问题,今天,首招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作为一名文科生,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该如何选择?

作为一名文科生,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该如何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 和北京师范大学均是“ 双一流 ”大学,985和 211大学 这两所大学可以说是实力不分伯仲,但是要选择就读哪一所大学,则需要从各个方面来考虑。 选择就读的大学时,要考虑学校的名气,学校的专业影响力,学校的历史等。 首招网

从老百姓的熟知程度上来对比,中国人民大学就要比北京师范大学高很多了。一般来说,在我国大学的名气排名当中,除了清华北大,第3位就应该是中国人民大学了。 所以,只要高考分数允许,我是会选择中国人民大学的啊。

单从学校的名气来判断文科生选择哪一个大学合适,或许有些难以服众,接下来青目星君就带大家一起深入了解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各自的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的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经济类学科更是独当一面,可以说只要 在人民大学读经济类学科的学生, 在学校就已经拿上了金饭碗

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 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当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的就有29篇,占据了全国人文社科优秀博士论文总数的12%。

中国人民大学还拥有很多著名的文人校友 著名诗人 艾青 、著名女作家张洁、著名作家 王小波 、著名文学家 范文澜 等。 可见人民大学在文化界影响力也是不同凡响的。

文科生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最大的福利 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的图书馆馆藏书籍436.7万余册,还设有 “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的优势

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大学,并且拥有百年的历史, 李大钊 ,鲁迅, 梁启超 等名师先贤曾在这里教书育人。 如果有当老师的意愿,那么北京师范大学肯定是首选的学校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的师资力量,不仅体现在历史上,现在北京师范大学也是名师济济,拥有两院院士22人,资深教师6人。并且在我国师范类大学排名当中也是一马当先。

北京师范大学也拥有很多著名的文人校友, 获得了 诺贝尔文学奖 的著名作者 莫言 就来自于北京师范大学,还有网红 冯提莫 也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著名的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也来自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当中的一些师范类专业是免费的,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公费师范。 对于想当老师的文科生来说北京师范大学,就是成为教师最好的选择之一。

嗯结语

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都有各自的专业优势,都有各自的发展方向。 作为文科生,不管选择这两所大学中的哪一个,都会有很好的发展和就业前景。

中国人民大学的名气很大,这对于毕业之后找工作有一定的优势。而北京师范大学则是公费师范大学毕业,毕业后也可以直接参加工作

作为一名文科生,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该如何选择?

2019年吉林师范大学在提前批招收免费师范生吗

有提前批招收免费师范生。

根据《吉林省2019年省属高校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有关精神与要求,2019年,吉林省教育厅继续选取吉林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开展“卓越小学全科教师计划”培养试点工作。该项目招生计划为100人,其中文科60人、理科40人。

2019年吉林师范大学提前批招收免费师范生报考和录取条件:

1、热爱祖国,品行良好,遵纪守法,有志于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志愿服务小学教育事业。

2、身体健康,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相关体检标准;学习期间将开设美术类相关课程,有色盲、色弱者请慎重报考。

3、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有一定特长。

4、文史类、理工类考生均可报考。

5、师范生招生录取批次,在提前批次面向省内考生录取。

6、根据招生政策和定向招生计划,在考核合格的报考学生中,按照高考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

7、计划未完成时,可适当降分录取。

作为一名文科生,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该如何选择?

陕西师范大学是211吗

院校专业:

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国家首批 “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教师的摇篮”。,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是 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建校78年来,学校始终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始终坚守教师教育主责主业,怀抱教育强国之志,以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诚和无私奉献,铸就了“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孕育了“两代师表”优秀师生群体,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50余万人,为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优质师资。,学校位于古都西安,占地面积 2800余亩,建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长安校区是学校的主校区,主要承担本科二、三、四年级和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任务;雁塔校区主要承担本科一年级基础课和通识课教学以及教师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教师干部培训、留学生教育等任务。长安校区现代开放、气势恢宏,雁塔校区古朴典雅、钟灵毓秀。学校先后被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称号。,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 22个学院(部)、1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民族教育学院(预科教育)。现有专任教师2010余人,其中教授590余人、副教授820余人、博士生导师510余人、硕士生导师990余人。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生18203人,研究生21501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10350人,非全日制研究生11151人),各类留学生598人。藏书408万册,其中古籍25万余册,引进各类文献数据库268个。建有红烛校史馆和国内首座综合性教育博物馆(包括中国教育馆、妇女文化馆、历史文化馆、书画艺术馆),办有附中、附小、幼儿园,其中附中是百年名校、陕西省重点中学、陕西省首批示范高中,附小、幼儿园是省级示范小学和幼儿园。学校出版总社是集图书、期刊、电子音像、数字出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教育文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出版传媒机构。,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 12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国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4个,2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博士),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4个。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社科总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拔尖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育质量。有本科专业 71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陕西省特色专业22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8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1门、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8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4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全国优秀教材奖1项,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2项,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优秀毕业成果奖6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5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个,教育部“人文科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拔尖人才培养改革项目2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是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第二批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学校坚持人才强校,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国家级人才 94人次,其中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76人次,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特聘教授11人、教育部特聘教授1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6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青年学者2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2人,另外还有双聘院士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3人。省部级人才294人次,其中陕西省特聘教授54人、“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6人、陕西省青年学者30人、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6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2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8人、省级教学名师22人、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5人、陕西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入选者9人、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1人,其他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01人。,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科研实力持续提升。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 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农村部研发专业中心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全国妇联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旅游局研究基地1个,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平台20个。“十三五”期间,学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含重大)项目296项,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40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42项,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468项,承担理工科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0项。100多项社科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其中9项成果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58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档案局特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学校主办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当代教师教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艺术教育》等学术刊物,《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的11种期刊之一。,学校坚持师范为本的办学定位,教师教育优势突出。建校 78年来,逐步形成了“国家公费师范、国家优师计划师范、普通师范、地方委培师范”等多种师范教育形式共同发展的师范教育体系,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30500人,占国家招收公费师范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在西部招收公费师范生21500人,占学校公费师范生招生总数的70%,居部属师范大学之首。是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培养基地、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培训基地,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教育部西北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服务范围辐射全国,先后完成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高层次的培训团队培训、高水平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高质量的幼儿教师培训等任务。深度参与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牵头成立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成立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开展西部基础教育“百校行”服务对接活动,引领陕西和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力度。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 37个国家及地区的共计19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首倡成立了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人文社会科学联盟”“图书档案出版联盟”。大力推动学生的国际双向流动,开发实质性学生交流项目160余个,每年选派大批学生赴国(境)外进行交流学习,在校长短期学习的学生来自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 “西部红烛精神”,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按照“两条主线、一个根本、一个关键”发展思路,加快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坚守教师教育主责主业,大力推进人才和队伍建设,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实现加速发展、高质量发展,把学校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其他信息:

陕西师范大学是211大学,不是985大学。

补充资料:

陕西师范大学(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陕西师大、陕师大,坐落于陕西省会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长安联盟创始成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师范生公费教育试点院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以上就是首招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首招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首招网:www.szcphl.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作为一名文科生,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该如何选择?”相关推荐
研究生专业和本科专业不一致,找工作该如何选择?
研究生专业和本科专业不一致,找工作该如何选择?

硕士研究生找工作看硕士专业还是连本科专业一起看? 那要具体而言了。 如果专业跨度不是太大的话,一般不会看本科专业的;如果专业跨度比较大,有的单位会看,不是绝对的。 如果本科专业不是很满意,那么考研时就一定要换一个专业,先不要考虑过多对找工作的影响。 好的研究生专业对工作的促进将会大超过本科专业的负面影响的。 考研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 考研是先选专业再选学校。 考研里面择校择专

2024-07-01 06:26:00
新高考模式下,考生该如何选择选考科目
新高考模式下,考生该如何选择选考科目

各大学专业对选科的要求 各大学专业对选科的要求如下: 1、对于专业必考物理+化学的要求,占比为45.07%+0.90%+0.01%=45.98%,接近50%,高于不提科目要求的43.76%,对于理科类考生来说就是,要不物理和化学都选,可以报考理工农医类专业,要不就物理和化学都不选,报考人文商管类学科,直接与偏文科类考生竞争。 2、物理学科重视程度依然,有51.81%的专业要求必考

2024-03-03 00:05:44
高考生如何正确选择大学专业?
高考生如何正确选择大学专业?

怎样选择专业? 在大学生十大遗憾排行榜里,有一条是“选错了专业”。每年都会有大学生,因为选择的专业不如意而后悔四年、甚至一辈子!考生如何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1、首先理清工科和理科的区别理科属于研究型,工作地点多在室内,一般去向是研究所,但对学历要求也较高。而工科是实践多于理论,本科毕业后也可以实现就业,大部分去向是企事业单位。2、挑学校首选双一流、985、211大学这些大学都是我国重点一本高校

2024-04-05 04:08:59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考研:考研初试和复试该如何准备?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考研:考研初试和复试该如何准备?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考研:考研初试和复试该如何准备? 中药学是10医学的一级学科,中药学代码为1008,考研报考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同学们初试和复试具体的备考方法是什么?下面跟随猎考考研一起来详细看一下吧~》》各院校中药学硕士考研初试和复试备考方法详细汇总 南京中医药大学院校+专业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

2024-06-22 21:52:40
各大学专业对选科的要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选科要求
各大学专业对选科的要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选科要求

各大学专业对选科的要求 各大学专业对选科的要求如下: 1、对于专业必考物理+化学的要求,占比为45.07%+0.90%+0.01%=45.98%,接近50%,高于不提科目要求的43.76%,对于理科类考生来说就是,要不物理和化学都选,可以报考理工农医类专业,要不就物理和化学都不选,报考人文商管类学科,直接与偏文科类考生竞争。 2、物理学科重视程度依然,有51.81%的专业要求必考

2024-07-04 18:18:42
西北民族大学的招生条件是什么?这时候究竟该怎样选择?
西北民族大学的招生条件是什么?这时候究竟该怎样选择?

2022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招生章程 2022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招生章程已经公布,主要包含学校概况、招生计划、报考条件、录取规则、收费标准、奖助学金等信息,以下是详细内容,供大家参考。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教育部有关高考招生录取工作的政策规定,为保证招生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实施“阳光

2024-04-05 07:03:02
西北民族大学的招生条件是什么?这时候究竟该怎样选择?
西北民族大学的招生条件是什么?这时候究竟该怎样选择?

西北民族大学的招生条件是什么?这时候究竟该怎样选择? 西北民族大学简称“西北民大”,位于甘肃兰州,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学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专业设有理工类,人文类,艺术类等多种专业。学历招生等级设有预科、本科学士,研究生硕士,以及博士招生。西北民族大学,除了一些普遍的专业外,还有一些本校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如艺术类,语言类的专业等。 西北民族大学的招生条件中,对于全国不

2024-07-05 00:46:39
成人高考我该如何选专业呢?
成人高考我该如何选专业呢?

成人高考我该如何选专业呢? 成人高考专业选择一般不是很讲究,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去选择,比如医学类专业一般是有报考条件的,不是任何人想报都可以报的。同时成人高考更多的是需要确定想报考的学校考上被录取后的教学形式,一般分为:脱产,业余和函授3种,需要选择适合自己教学形式的学校,以免影响后期的学习和毕业。专业可以尽量选择一些热门、应用广泛的即可。 成人高考1年只有1次,一般比

2024-06-24 17:34:40